作为大学教师,授业解惑,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子;作为科研学者,在(光)催化材料、超疏水表面和导电纺织品的研究工作上取得不俗成就。他主持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6篇(6篇IF>6),以副主编身份编撰《大学化学实验》教材1本,获国家公派赴美国匹兹堡大学访学一年,他就是1929cc威尼斯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8年度“阳光青年拔尖人才”刘丽君。
因缘结识,投身化学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我们走过的每一条路都是必经之路。刘丽君的化学之路颇为奇妙,1998年,本属于物理学领域的预备军,但被调剂至武汉工业大学(现武汉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系工业分析专业,就此踏上化学的征程,之后顺利考取武汉理工大学应用化学的研究生,继而又成为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的博士生,横跨了化学和材料两个学科。刘丽君谈到此事笑称:“我运气比较好,刚好遇见了化学。”
科学之路没有坦途,更没有捷径。在慢慢接触化学的过程中,刘丽君也开始享受化学。因而在研究过程中,面对艰苦的科研条件、反常的实验数据和不乐观的实验现象,他,没有后悔,没有退缩,而是立足当下,从零开始。测试仪器不够,就去兄弟院校的测试中心去进行;实验数据异常,就大量查阅相关的文献找出问题。“现在纺大分析测试中心购置了很多大型仪器设备,青年老师的科研之路会越来越通畅。”刘丽君感叹道。
近年来,刘丽君不断摸索、努力、创新,在“分级结构纳米镍铁合金催化材料”等研究领域获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与2家企业合作分别开发了无钯活化制备导电布(纤维)工艺和超疏水防结晶涂层。先后荣获湖北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29cc威尼斯“科技未来之星”、1929cc威尼斯科技标兵等众多奖项。即使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刘丽君仍旧坚持自己的科研梦想并执着于此。
坚守本责,润物无声
在追求自己个人科研梦想的同时,刘丽君并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教师。民族的振兴在教育,教育的根本在教师。他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甚至实现自己的梦想。教师工作是一个社会的平凡岗位,做着貌似“平凡”的工作。教师承担着引导学生塑造心灵、人生观、价值观的责任。让学生能够建立自己的个人梦想,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世无难事,勤能补拙。”在刘丽君刚刚开始教学工作时,也是困难重重。他主讲的是《物理化学》,这门课是化学化工专业当中老师最难讲、学生最难学的课程之一。入职后,他手写了两版教材的教案,厚厚的两大本,还自己动手做了对应的PPT,将教材的内容深深地刻在脑子里。由于做了大量准备工作,教学任务也顺利地开展,教学质量得到师生好评。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他坚持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注重启发式教育。在课程教学上,他会把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或自然现象融入到教学当中,也会将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引导学生利用教材上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来解释他所获得的科研数据。
他努力地想要为学生们创造更广阔的天地,大到实验课题的选择,小到实验方法的技巧,他都耐心传授。多年来,在他的指导下,多名本科生获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湖北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湖北省大学生化学化工创新成果报告会一等奖,指导的研究生每人均能发表2篇SCI论文,多名研究生获国家奖学金、校优秀毕业研究生、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刘丽君的付出似春风化雨,滋润了一批又一批的纺大学子。
严格教育,携手拼搏
“我非常信奉一点,知识改变命运”,刘丽君在谈到教育孩子这方面说到。“自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通过学习,通过高考,通过后面的硕博深造,才有现在的工作岗位。”对于孩子的教育,刘丽君非常重视而且严格。一方面是对于学习的严厉,另一方面是对孩子情商方面的培养。刘丽君会让孩子平时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去锻炼孩子的交际能力,培养情商。刘丽君认为,情商和智商同等重要,在这两方面都需要去引导和教育孩子。
作为大学教师,同时也身为科研学者的刘丽君在陪伴家人上也有着时间分配上的矛盾。周末的时间有限,但作为科研学者,得有奉献精神,需要自己去做的事还很多,往往就会舍弃一些陪伴家人的时间。周末空余时间,刘丽君会在南湖校区图书馆的自习室阅读文献和撰写论文。阅读文献,提升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他的一种兴趣,甚至可以说是习惯。正如名言“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于他来说,便是如此。对于科研,刘丽君是热爱的,是拼搏的。
“厚德博学,追求卓越”伴随着刘丽君经历了青春奋进的十一载,从最初的懵懂少年到学成归来的博学青年。“自强不息,经天纬地”陪伴刘丽君走过了十四个春秋,让学成归来的他在纺大放飞理想,拼搏奋进。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拼搏奋进,是刘丽君的骄傲,也是纺大师生的骄傲。